· 学校主页  · 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团队  专职人员

杨军

发布时间:2019-09-30  浏览次数:1451

一、个人信息

杨 军,男,1976年4月生,汉族,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4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委会、黑龙江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二、研究兴趣

    近10多年来,针对国计民生和国防武器装备对光纤光学和光纤测试技术的重大需求,兼顾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兴趣点包括:光纤传感系统与技术,光纤测试方法与技术、光纤白光干涉原理与应用、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与测试,光电(微弱)信号检测等。

三、科研成果

    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48篇,EI收录论文115篇;申请发明专利88项(含国际专利1项),其中已获授权55项;撰写专著1本,学术专著章节1篇,参编教材1本;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包括: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1)、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基础仪器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项。

1.部分论文与专著:

(1)苑立波、杨 军著,光纤白光干涉传感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

(2)苑立波、杨 军, 第九章, 光纤白光干涉传感技术与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新进展》,靳伟, 阮双琛等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5

(3)Jun Yang*,Jun Yang, Yonggui Yuan, et.al., Full Evaluation of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functional Intergrated Optic Chip with High Accuracy,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32(22),1558-2213(2014);

(4)Jun Yang*, Yonggui Yuan, Bing Wu, Ai Zhou, and Libo Yuan, Higher-order interference of low-coherence optical fiber sensors, Opt. Lett. 36(17), 3380-3382 (2011)

(5)Feng Peng, Jun Yang*, Xingliang Li, Yonggui Yuan, Bing Wu, Ai Zhou, Libo Yuan. In-fiber integrated accelerometer, Opt. Lett, 36(11), 2056-2058 (2011)

(6)Feng Peng, Jun Yang*, Bing Wu, Yonggui Yuan,Xingliang Li, Ai Zhou, Libo Yuan, Compact fiber optic accelerometer, Chinese Optics Letters 10(1), 011201 (2012).

(7)Jun Yang, Libo Yuan*, Package and installation of embeddable fiber optic sensors,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09, 47(10):1085-1090

(8)Yuan Libo*, Yang Jun, Tunable Fabry-Perot-resonator-based fiber-optic white-light interferometric sensor array.  Optics Letters, 2008, 33(16): 1780-1782

(9)Yuan Libo*, Yang Jun, Liu Zhihai, A compact fiber-optic flow velocity sensor based on a twin-core fiber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IEEE Sensors Journal, 2008, 8(7):1114-1117

(10)Jun Yang, Libo Yuan* and Wei Jin,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multiplexed fiber-optic low-coherence interferometric sensors by use of novel twin-loop network topologie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07, 78(5):055106

2.部分授权发明专利:

(1)杨 军、苑勇贵、李立艳、吴 冰、刘彬彬、苑立波,单频激光偏振干涉仪在线调试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1010296976.x, 2012.09.26授权

(2)杨 军、苑勇贵、周 爱、苑立波,基于非平衡Mach-Zehnder的多路复用光纤干涉仪的解调装置,发明专利, 201110118101.5, 2012.08.22授权

(3)杨 军、苑立波, 一种减小双折射色散对保偏光纤偏振耦合测量影响的装置, 发明专利, 201110118127.X,授权,2013-06-05

(4)杨 军、苑立波, 提高保偏光纤偏振耦合测量精度和对称性的装置与方法, 发明专利, 201110118450.7,授权,2013-04-10

(5)苑立波、杨 军、刘志海, 集成为单根光纤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发明专利, ZL 200610010422.2

(6)苑立波、杨 军、朱晓亮,基于可调Fabry-Perot谐振腔的分布式光纤白光干涉传感器阵列,发明专利, ZL 200810136833.5,2008-7-30

(7)苑立波、杨 军、林晓艳,光纤Mach-Zehnder与Michelson干涉仪阵列的组合测量仪,发明专利, ZL 200810136819.5,2008-7-30

(8)苑立波、杨 军、张羽,孪生阵列Michelson光纤白光干涉应变仪,发明专利, ZL 200810136820.8 ,2008-7-30

(9)苑立波、杨 军、刘艳磊,一种双基准长度低相干光纤环形网络传感解调装置,发明专利, ZL 200810136821.2,2008-7-30

(10)苑立波、杨 军、戴强,一种简化式多路复用白光干涉光纤传感解调装置,发明专利, ZL 200810136826.5,2008-7-30。

3.部分承担项目

(1)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高精度光纤陀螺检测与诊断仪的开发与应用(2013YQ040815),2013.10~2017.9,技术负责人、任务二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超高分辨率、超大动态范围光纤传感通用测试系统(61227013),2013.1~2016.12,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光纤白光干涉测试技术(61422505),2015.1~2017.12,项目负责人;

(4)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子课题,低成本分布式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研究(2010DFA22770),2011.1~2013.12,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基于单芯—环形波导光纤的消逝场传感机理研究(60807032),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6)海军装备预研,2012.1-2014.12,技术负责人;

(7)军口863项目,2011.7-2014.6,技术负责人;

(8)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高灵敏度、宽频、大动态范围光纤地震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ZD201205),2013.1-2014.12,项目负责人;

(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623),2013.1~2017.12,项目负责人;

(1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高精度全光纤偏振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122304110022),2013.1~2015.12,项目负责人。

4.获得奖励:

(1)黑龙江省第三届优秀硕士论文,低相干光纤应变测试系统及其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2006年5月;

(2)黑龙江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光纤白光干涉原理的发展与应用,黑龙江省教育厅,2006年3月;

(3)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研究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教育厅,2007年10月;

(4)黑龙江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二),光学干涉仪多重嵌套理论与方法, 2008年7月。

四、招生意向

    有志于在光学极限测量研究领域,开展光纤传感与测试原理、方法和关键技术等科学研究,专业涵盖光学工程、光学、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文件汇编      表格下载      数据统计       工作简报
© 2019哈尔滨工程大学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楼 邮编:150001 电话:0451-82519850
管理维护: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